<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专题专栏 乡村振兴专题 成效带动

        365bet指数_beat365英国_365bet体育备用

        365bet指数_beat365英国_365bet体育备用

        时间:2021-09-04    来源:淮安日报       字号:[ ]

        “网来巨蟹脂如玉,愿向君王乞此湖。”白马湖是淮安的“母亲湖”,是淮安重要的湖泊水体资源。白马湖给岔河人民馈赠了丰富的资源,让人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对于这份上天的厚爱、自然的馈赠,岔河人倍加珍惜、悉心呵护。岔河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善作善成,久久为功,让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美从理想照进现实,让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浸润美丽家园。岔河镇围绕稻米产业振兴、重点中心镇建设、旅游兴镇,迈出了乡村振兴新步伐。

        岔河镇.jpg

        稻米飘香

        岔河镇:白马湖.jpg

        绿是岔河镇最耀眼的底色,一片片碧绿的稻田,向远处延伸,长势喜人。几架植保无人机在空中飞翔,“这是在飞防,利用无人机进行田间管理,对病虫害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技术员介绍。作为传统农业大镇,岔河镇现有8667公顷省级优质绿色稻米基地,“岔河大米”创成国家地理标志,岔河“品稻小镇”入选省农业特色小镇,岔河大米获得“江苏好大米”金奖,在首届“江苏最好吃的大米”评选中获得特等奖。

        虽然还未到收获期,但稻米产业园内的淮安丰盈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清理筛、碾米机、抛光机都在作业,一辆辆货车在库房外等待装车。作为岔河镇稻米加工龙头企业,该公司2020年新上年加工100000吨大米和50000吨粮食仓储烘干一体化项目,成功延伸了岔河镇绿色稻米产业链。

        近年来,岔河镇紧紧围绕“岔河大米”特色农产品大做文章、巧做文章,发挥现代农业“接二连三”的作用,积极拓展稻米上下游产业链和横向产业链。目前,稻谷、大米均实现了由“初加工”到“深加工”的转变。未来,岔河镇将着眼园区提质,加快以大米为原材料的食品加工企业落户,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大米附加值。

        随着稻米产业链不断延伸,岔河镇稻米价值不断攀升。但岔河镇的探索没有止步,而是继续以稻米产业为核心,大力推广稻鸭共作、稻虾共生等,全力开发各种农旅融合项目,农耕体验、水田田径、捉鱼抓鸭、稻米展销……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带动稻米产业延伸发展的模式,逐渐成为推动岔河稻米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实现富民强镇的强大动力。

        古镇新貌

        岔河镇:古镇.jpg

        午后2时许,进入岔河镇,走过明清时代的石桥,漫步在岔河老街,青砖、黑瓦、石板路、古建筑,简朴典雅,到处流淌着古老韵律。红旗旅社、二荤馆……年代感伴随着商号扑面而来。“这是以前公社会堂旧址。”附近居民王建清介绍。

        会堂大门敞开着,内部修缮一新,宽敞的舞台中央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幕布,正在放映革命题材影片。观众席布置了八仙桌、长板凳,二三十名村民正聚精会神地观看。“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2点准时开门。”王建清说,这里已成为大家娱乐、休闲和游客观光的好去处,除了每日播放电视节目外,每年还公益放映200场电影,举办啤酒节、音乐节、狂欢节等节庆活动。

        岔河古名“柘塘”,岔河老街又称“柘塘故里”,2020年入选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浔河古道穿街而过,十里长河蜿蜒流淌。因地处重要漕运节点,历史上这里商贾云集、商铺林立、人才辈出,经济与文化繁荣兴盛。近代,岔河更有“小南京”的美称。

        岔河老街历史悠久,更蕴含红色基因。1940年8月,新四军在岔河镇开辟淮宝抗日根据地,先后成立淮宝县委、建立淮宝抗日民主政权淮淮宝泗联防办事处(1941年10月改称“淮宝县政府”)。

        每逢节假日,岔河老街上岔河大米、岔河粉皮、岔河挂面、岔河长鱼面、乾宁竹编等岔河镇特色农产品令人目不暇接,相关的非遗项目展轮番上演;淮宝历史文化研究会揭牌成立,淮宝县政府旧址、人民公社旧址修复工程全面竣工,市考古研究所岔河工作站正式入驻……岔河已经成为着名的红色教育基地。独具特色的稻米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正推动岔河全域旅游格局的形成。

        村民欢歌

        岔河镇:村民.jpg

        距白马湖“向日葵的故事”景区约1000米、紧靠247省道,坐落着一栋栋具有江淮水乡风格的两层小楼,这里是岔河镇陈向村沈渡村农民集中居住区花海康居小区。在城区经营装潢公司的沈渡村村民谈其广,拿了一套155平方米的双层住宅楼,除自家居住外,还开了一家装饰公司,专门面向入住小区的村民。

        “房屋布局合理,质量很好!”谈其广对小区房屋评价甚高。现在村民生活富裕,对装修的要求也高,“接了七八单,硬装都在十几万元”。

        谈其广说,因为靠近景区,找他装修的很多村民,除了要求满足自己居住外,还要求能开设农家乐。“借着农房改善,我拿了一套近160平方米的房子,开了一个农家乐。生意蛮好的,旺季月收入有1万元。”村民张德权说。

        为助力农民增收,该村将土地统一流转发包,引入稻虾共作、采摘园、温室大棚、垂钓体验等农旅项目。土地流转后村民陈向村成立劳务公司,组织200多名中老年富余劳力到景区从事养护、保洁、采摘等工作,人均年增收2万元。

        围绕群众“住得好、收入高、有保障”这一根本目标,岔河镇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农房改善、农旅融合、“六稳”“六保”等政策措施的落实,做优产业布局、服务配套,挖掘文化内涵、留住乡愁,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特色田园乡村,努力将岔河打造成宜居宜商宜游的现代化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