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速推进特优高效种植、特种健康养殖和特色生态休闲“三特”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特优高效种植协同发展。2020年,全市粮食面积达1023.8万亩、产量98亿斤,有望面积、产量“双提升”,同比增长6.1万亩和0.15亿斤,优良食味稻米182万亩、同比增加27万亩,创成“味稻小镇”11个。高效蔬菜产量420万吨,食用菌15万吨,中药材面积扩大到5万亩。二是特种健康养殖巩固提升。2020年,创新出台提升生猪产能“新八条”,引进万头以上猪场项目26个,创新生猪调运方式。去年,生猪稳产保供出栏量全省第四、存栏量全省第二。全程无抗养殖技术广泛推广,与南京金普公司就地方特色“淮安黑猪”产业化开发达成协议。虾蟹等特种养殖面积超50万亩,占全市水产总面积的近八成。稻虾综合种养面积突破108.5万亩,面积和产量全省第一,亩均增收2000元,全市小龙虾产量11万吨。三是特色生态休闲恢复增长。2020年,争创省级精品休闲线路5条,发布市级精品“乡村游”线路13条,制作《乡约淮安》宣传片,推出蒋坝螺蛳节、盱眙龙虾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拍摄10集特色乡土菜短视频。先后培植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65家、实现收入19亿元。一到节假日,金湖水漾年华、涟水金鸡坨等游人如织,去农村看风景美如画。四是特色产业平台支撑有力。至2020年底,先后获批“国字头”农业园区和示范基地8个;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家,全省第二;获批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2家,获批国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各1个、农业产业强镇5个、省级特优区2个,荣获国家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市称号。开工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业重大项目117个。建成国字号农作物制种基地2个和省级特色优势种苗中心20个。五是特色产业主体培植壮大。全市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8家,其中:省级60家、国家级5家。农业网上销售主体达26941个、销售额41.4亿元;家庭农场15571家,农民合作社8856个,带动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承包地比重达73.6%;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8600人,一批土秀才、乡土能人不断涌现。六是特色产业品牌深化推进。至去年底,“淮味千年”授权品类扩大到12类、50个企业,产值突破250亿元。全市注册农产品商标9800余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8件,有效期绿色农产品认证295个。首届江苏农业品牌“十强”评选 ,我市占据3席,两个品牌成功入选中国农产品品牌目录,“淮味千年”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七是农村改革有序开展。2020年,新增土地流转42.77万亩、累计经营权抵押贷款6177万元,线上产权交易额128.4亿元,1529个村全部完成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3个县区入选农业农村部项目制试验任务试点,全省共计5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效考核全省第三,“三特”产业发展活力持续激活。
今年7月,淮阴区红色刘老庄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成功申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申报成功以来,淮阴区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任务,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特色产业,做好...[详情]
“网来巨蟹脂如玉,愿向君王乞此湖。”白马湖是淮安的“母亲湖”,是淮安重要的湖泊水...[详情]
一、基本情况施河镇位于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淮安区东南,是“中国教具之乡”...[详情]